文章

《搞定I》读书笔记·GTD与认知心理学

《搞定I》读书笔记·GTD与认知心理学

GTD原则的有效性被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实,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(具体见原文)。

积极心理学

积极心理学,其内容包括幸福、心理健康、沉浸和优化体验、意义、激情、目的、可靠领导力、优势、价值、性格和美德。

GTD侧重于有意义的工作、有思想的生活、心理健康。它强调的结果型思维,要考虑事务,捕捉、理清、组织整理事务,评估结果,以便清晰地思考,可以改善生活体验。

分布式认知

大脑用于在思考模式的基础上产生想法,而不是为了记忆更多的东西。思维的展开方式决定了它擅长识别,而非回忆。一旦在适当的情景中出现了关注的特定情形,大脑可以凭借诱发因素自发思考。

GTD为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提供了方法,可以提前付诸有效行动,并在适当时机进行适当思考组织一套提醒方法。

减轻未解决事项的认知负荷

未完成的任务占据了大脑空间,影响大脑的清晰度和注意力。但是无须为了减轻心理负担而完成此类任务,类似于GTD。

沉浸理论

沉浸,即最好的表现与参与状态,或“巅峰状态”、“心如止水”,由不同因素组成。为了体验沉浸状态,需要技能与任务相匹配。如果任务难度超过了技能,则感到焦虑。如果技能水平超出了任务难度,很可能觉得无聊。

沉浸状态伴随着对任务的全身心关注,掌控感,目标清晰,通常明白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,执行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及时反馈,行动和意识的融合,在此过程中丧失自我意识和实践感,基于行为本身的内在动机。处于沉浸状态,往往表现最佳,完全投入眼前的行动,不自觉地重复类似的行动

很多工作本身包含了目标和反馈结构的类型,允许人们在工作中体验沉浸状态。这种现象与较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有关。

GTD有明确的目标,一次专注于一项任务,专注于某个刺激有限的特定行动,创造了沉浸的许多条件。

自我领导理论

自我领导,指人们通过采取特定行动和认知策略,借以控制其自身行为的过程。分为以下三类:

  • 行为导向型策略。提高个人对于促进行为管理目标的认识。通常侧重于执行有必要但不愿着手的任务。相关策略有自我观察、自我目标设定、自我激励、自我惩罚、自我提示。
  • 自然激励策略。创造一种通过行动本身给予某人刺激或奖励的情形。主要用于重新设定那些令人不快的任务和行动。
  • 建设性思维模式策略。创建可积极影响执行情况的思维方式,包括自我对话、心理意象、替换不适用的看法和假设。

结构完善的GTD系统,可以提供某种刺激未来行动的实质性材料,也包含自然激励策略的内容。GTD的一个关键心理要素,是不把工作看作系列性的大项目,而是直接当作下一步具体行动

奋斗目标和成就

目标和预期结果是至关重要的生活构成部分,而GTD可以促进个人和职业目标。

总体上确保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是,就何时采取行动在大脑中形成因果关系。提前制订计划并确定在相关情形下要采取的行动,正确的行为近乎自动完成,不需要动用有限的意志力。

心理资本

一个新的框架,包括4个内容:

  • 自我效能。付诸行动并投入必要努力以成功应对挑战性任务的信心。
  • 乐观。关于现在和未来获得成功的积极因素。
  • 希望。坚持目标,在必要时重新定向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。
  • 韧性。摆脱困境或解决问题之后,恢复乃至改善原始状态。

GTD保存了所有承诺的完整图景,可以在任何时刻就是否采取行动做出适当决定,进而自动建立起自信和控制感(自我效能)。

GTD让人把我项目成功与自身努力之间的关系,让人更加乐观。

GTD重视前端决策,即设定目标并确认实现目标的路径。

GTD应用者更容易从失败中恢复,即韧性。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

热门标签